中药当归的得名有三种传说。《药学词典》说:“当归因能调气养血,使气血各有所归,故名当归。”而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称:“古人娶妻要嗣续也,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,有思夫之意,故有当归之名。”正与唐诗“胡麻好种无人种,正是归时又不归”之旨相同。因为当归为妇科要药,引申“思夫归来”而得名。
《三国志》中有两处记载和中药当归有关的故事。第一则是《三国志·吴书·太史慈传》中说,曹操听闻太史慈为东吴服务,知道他很有才华,要他弃吴北归来魏,便给太史慈一封信,里面放入一些当归。第二则是《三国志·蜀书·姜维传》中载:建兴六年,魏国天水郡太守马遵对姜维极不友善,怀疑他有异心,姜维便毅然投靠诸葛亮。魏国的谋臣知道姜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,便想方设法争取他“回归”。他们知道姜维是个孝子,便将他母亲接到洛阳,诱逼她写信给姜维,并在信封里附上当归,其意要姜维回归魏国。
姜维接信后,明白其意。但他公私分明,反复思量,认为蜀国是汉室正统,而且诸葛亮对自己十分信任和器重,认为统一中原之时,便是母子团圆之日,到那时辞官归故里侍奉老母,就可以忠孝两全,岂不更好。于是他给母亲回信,附上一些药材述说志向:“良田百顷,不在一亩(母);但有远志,不在当归。”知子莫若母,姜母接到儿子的信,非常理解地说:“儿有远志,母无它求。”
魏国后来又多次逼姜母写信劝姜维弃蜀投魏,都被姜母拒绝。姜维死后,蜀人对他十分景仰,并在他屯军多年的剑阁建立一座姜维庙,又叫姜公祠,祠内有联云:
雄关高阁壮英风,捧出热心,披开大胆;
剩水残山余落日,虚怀远志,空寄当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