藿香蓟(jì)又名胜红蓟,菊科霍香蓟属。原产于墨西哥。广东称咸虾花、白花草、白毛苦、白花臭草,云南称重阳草,贵州称脓泡草、绿升麻,广西称臭炉草。云南保山又叫水丁药。[1] 由低海拔到2800米的地区都有分布。中国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、四川、江西、福建等地,有栽培,也有归化野生分布的;生山谷、山坡林下或林缘、河边或山坡草地、田边或荒地上。在浙江和河北只见栽培。
中文学名 | 拉丁学名 | 界 | 门 | 纲 | 目 | 科 | 族 | 属 |
藿香蓟 | Ageratum conyzoides | 植物界 | 被子植物门 | 双子叶植物纲 | 桔梗目 | 菊科 | 泽兰族 | 藿香蓟属 |
分布区域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、四川、江西、福建、浙江和河北等
1形态特征
一年生草本,生于海拔2800m以下的田园、荒地、山坡草地、山谷灌丛等处。结实率高,繁殖速度快。藿香蓟主要有蓝色、白色和堇紫色3种色系,植株可长到20~25厘米高。最好是用作盆栽及庭[2] 院中的镶边植物,或点缀岩石园,或作室内观赏。若大面积应用于花坛,作基调色配置,也有独特效果。
每克种子大约有7000粒。该种在26~29℃温度下,播种后7~10天发芽,发芽期要放在日光下。花小,头状花序密生枝顶。耐修剪,剪后可再次开花。多用种子繁殖,但也可扦插。播种后15~20天就可移植,大约13周就可开花,在南方地区11~12周就可开花。
2产地分布
原产中南美洲。作为杂草已广泛分布于非洲全境、印度、印度尼西亚、老挝、柬埔寨、越南等地。由低海拔到2800米的地区都有分布。
中国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、四川、江西、福建等地,有栽培,也有归化野生分布的;生山谷、山坡林下或林缘、河边或山坡草地、田边或荒地上。在浙江和河北只见栽培。原产墨西哥,现广布东半球热带地区。在中国首次记载于G.Bentham(1861)的《FloraofHongKong》,19世纪末在云南南部发现。现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的低山、丘陵及平原普遍分布。另一种源于中美洲的熊耳草(A.houstonianum),在中国南部有引种栽培作观赏,常逸为野草。
3主要价值
(1)景观价值
霍香蓟株丛繁茂,花色淡雅、常用来配置花坛和地被,也可用于小庭院、路边、岩石旁点缀。矮生种可盆栽观赏,高杆种用于切花插瓶或制作花篮。 供花坛,盆栽,地被,花境,缀花草坪等以及覆盖地面材料。
(2)医用价值
在非洲、美洲居民中,用该植物全草作清热解毒用和消炎止血用。在南美洲,当地居民对用该植物全草治妇女非子宫性阴道出血,有极高评价。中国民间用全草治感冒发热、疔疮湿疹、外伤出血、烧烫伤等。
4花语
有“敬爱”之意,是天蝎座守护花和8月14日出生者的生日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