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香草紫苏植物简介及鉴别

  • 发表时间:2013-05-24    |   | 点击数433
  • 紫苏[Perilla frutescens(L.)Britt]唇形科皱紫苏属植物,又名白苏、野苏。为我卫生部2002年公布的《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》中规定的药食同源物品。

    一年生草本。紫苏为一年生草本,高30-200cm。具有特殊芳香。茎直立,多分枝,紫色、绿紫色或绿色,钝四棱形,密被长柔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3-5cm,紫红色或绿色,被长节毛;叶片阔卵形、卵状圆形或卵状三角形,长4-13cm,宽2.5-10cm,先端渐尖或突尖,有时呈短尾状,基部圆形或阔楔形,边缘具粗锯齿,有时锯齿较深或浅裂,两面紫色或仅下面紫色,上下两面均疏生柔毛,沿叶脉处较密,叶下面有细油腺点;侧脉7-8对,位于下部者稍靠近,斜上升。
    轮伞花序,由2花组成偏向一侧成假总状花序,顶生和腋生,花序密被长柔毛;苞片卵形、卵状三角形或披针形形,全缘,具缘毛,外面有腺点,边缘膜质;花梗长1-1.5mm,密被柔毛;花萼钟状,长约3mm,10脉,外面部密被长柔毛和有黄色腺点,顶端5齿,2唇,上唇宽大,有3齿,下唇有2齿,结果时增大,基部呈囊状;花冠唇形,长3-4mm,白色或紫红色,花冠筒内有毛环,外面被柔毛,上唇微凹,下唇3裂,裂片近圆形,中裂片较大;雄蕊4,二强,着生于花冠筒内中部,几不伸出花冠外,花药2室;花盘在前边膨大;雌蕊1,子房4裂,花柱基底着生,柱头2室;花盘在前边膨大;雌蕊1,子房4裂,花柱基底着生,柱头2裂。小坚果近球形,灰棕色或褐色,直径1-1.3mm,有网纹,果萼长约10mm。花期6-8月,果期7-9月。

    紫苏原产我国,现在日本、美国、加拿大、俄罗斯等国均有栽培。紫苏喜温暖湿润的气候,较耐热和耐寒,但对闷热及敏感,要注意通风。野生分布主要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的地区,人工栽培,全国各地均有。其生长要求日照充足、日光不直射但明亮的地段。对土壤要求不严,从微酸性质微碱性土壤均能生长。但以排水良好、肥沃的沙质壤土上生长最好。

    紫苏应用较广,根据利用目的不同而采收期不同,叶用多采收嫩茎叶,随时可采。作为商品(特别是出口商品)的紫苏叶,需达到一定标准,即叶片中间宽处在12厘米以上,五缺损、无洞孔、无病斑。一般6月中旬至8月上旬采收。3~4天可采摘一次。如采叶蒸馏精油,则在9月初开花初期割取地上部分,晾晒1~2天即可蒸油。药用叶宜在此时采收。

    鉴别

    感官鉴别

    紫苏茎方柱形,有四棱,直径2~5毫米。表面棕紫色至紫绿色,有稀疏白毛。叶对生,皱缩,展平后呈卵圆形,先端微尖,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、下表面紫色,有凹腺点,叶柄紫色或绿色。气香,叶微辛。以叶大、色紫、香气浓郁者为佳。

    理化鉴别
    用紫苏叶制片,因其表皮细胞中含有少量紫色素,因此滴加1%盐酸溶液,立即显红色;或滴加5%氢氧化钾溶液,即显鲜绿色,后变黄绿色。

    食疗与药理
    紫苏全草含挥发油约0、5%,内含紫苏醛(Perillaldehyde)约55%,L-柠檬烯(L-Limonene)20%~30%及α-蒎烯(α-Pinene)少量。还含有精氨酸(Arginine)、枯酸(Cumic acid)、5-β-D-葡萄糖苷(5-β-D-Glucoside)、紫苏醇(Perillyl)、紫苏酮(Perillaketone)/亚麻酸(Linolenicacid)等。
    紫苏以嫩叶供食用,营养丰富,除含维生素和矿物盐类较高外,还含有紫苏醛、紫苏醇、薄荷醇、丁香油酚、白苏烯酮等有机化学物质,据特异芳香,有杀菌防腐作用。根、茎、叶、花萼、及果实均可入药,有散寒、理气、解鱼蟹毒的作用。用紫苏业煮鱼蟹,可增加香气和美味。还有健胃、发汗、镇咳去痰、利尿、净血、镇定作用,可治疗风寒感冒、头疼、胸闷等症。紫苏汁液可供糕点、梅酱等食品染色之用,是天然色素原料。嫩叶还可生食、炒食、做汤、制酱,植株可腌渍,可以出口,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外销蔬菜。
    《本草纲目》载紫苏有“下气,除寒中,其子尤良。除寒热,治一切冷气。补中益气,治心腹胀满,止霍乱转筋,开胃下食,止脚气,通大小肠。通心经,益脾胃,煮饮尤胜,与橘皮相宜。解肌发表,散风寒,行气宽中,消痰利肺,和血温中止痛,定喘安胎;解鱼蟹毒,治蛇尤伤。以叶生食作羹,杀一切鱼肉毒”等功效。
    紫苏子,味辛,性温。归肺经。具有降气消痰、平喘、润肠的功能。生紫苏子润肠力强,多用于肠燥便秘或气喘而兼便秘者。

上一篇:芳香植物迷迭香百科
下一篇:芳香植物香荚兰的鉴别

分享到:
相关资讯
精彩图库
  • 入门
  • 资讯
  • 生活
  • 专题
Copyrights © 2011-2012 鲁ICP备14005861号